企业简史
引子
宽永年间(1624~1643年),太田家族的三兄弟随丹羽侯从伊势国(现在的三重县)迁居至二本松藩。(*)二本松藩有著名的安达太良山,这里山清水秀,地下水尤其纯净甜美,日本三大名井之一的“日影井”就位于安达太良山山麓。太田家族逐渐发展成为二本松藩地位最显赫的商户,明和时代的太田三郎兵卫好重、安永时代的太田长左卫门丰春都是推动家族事业获得巨大发展的重要人物。太田三郎兵卫好重的儿子太田三良右卫门自立门户后创立了大七酒造。

太田家族本家的传统
太田家族本家有一个代代相传的传统。
“先祖是太田三兄弟之一,他们从伊势国的田丸迁居到此地。太田家族属于清和源氏正统一脉,当时也正是丹羽家族入主二本松城的时期,三兄弟从此在二本松定居了下来,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了。”
“三兄弟迁居时随身带来了传家之宝阿弥陀三尊佛像,各自将其中的一尊奉为守护家人安康顺利的本尊。我家供奉的是最右边的那尊。”
据说过去,家里的孩子每天早上都要与父母一起端坐在佛像前念佛诵经,然后才去吃早饭。一家人早饭前的时光都是聚在佛像前度过的。
丹羽家族于1643年入主二本松城,至今已过去了三百七十多年。据太田家族介绍,在传家宝阿弥陀三尊当中至少有一尊保存至今。另外,家族还珍藏有描绘太田三兄弟从伊势迁居至二本松这一过程的绘卷。
大七酒造的历史
太田三良右卫门于宝历二年(1752年)自立门户,创立了大七酒造。即使在现今第十代掌门人的经营管理下,大七酒造仍在遵循日本清酒最传统且最正统的“生酛酿造法”酿造醇厚的美酒。大七酒造创立之初的代表品牌是“大山”,在近代重振企业经营的第八代掌门人基于历代掌门人的名号“七右卫门”将代表品牌更名为“大七”。在第八代掌门人执掌经营时期,大七酒造的产品入选昭和天皇陛下即位庆典(昭和3年,即1928年),还在第16届全国清酒品评会(昭和13年,即1938年)上荣获最高荣誉“首席优等奖”,夺得了全国第一,“大七”品牌成为众所周知的美酒的代名词。
明治末年(1912年),大藏省酿造试验所研发出山废酛、速酿酛等简便的酿造方法,并在全国推广。第八代掌门人顺应时代潮流,立即引进了速酿酛酿造法。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酿酒理想就不能放弃生酛酿造法,因此在全国众多清酒酒庄纷纷放弃生酛酿造法的情况下,大七酒造仍保留了这一传统酿造法。
近年来,口感清爽辛辣的清酒备受消费者欢迎,但大七酒造始终坚持发挥生酛酿造法的特色,不断推进技术革新,并在全国新酒鉴评会上以生酛酿造法生产的纯米酿造酒夺得金奖。这是生酛酿造法生产的清酒首次在这一鉴评会上荣获金奖,大七酒造由此树立了生酛酿造清酒龙头企业的地位。
大七酒造不断推进技术革新:研发出独特的超扁平大米研磨技术、在国内率先引进了无氧灌装设备、采购了新的“和釜(蒸锅)”、建设了木桶酿制专用窖。同时,大七酒造还致力于清酒酒庄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复苏失传的清酒酒庄文化,让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平成18年(2006年),时任大米研磨部长尾形义雄被政府授予“现代名工”荣誉称号。平成28年(2016年),现任杜氏(酿酒师)佐藤孝信也被授予这一荣誉称号。大七酒造由此成为日本国内唯一一个大米研磨和酿酒两部门的负责人双双荣获这一荣誉称号的清酒酒庄。
为了体现酿造酒的普世价值,大七酒造很早以前就着手开拓国际市场,现在,大七酒造的产品已出口到欧美、亚洲等的20多个国家或地区,受到了各国消费者的高度评价,不仅被许多顶级餐厅选用,还入选许多重大活动,例如,成为洞爷湖八国峰会的祝酒用酒、被欧洲王室的晚宴选用等。
大七酒造的企业经营在国内也获得了众多荣誉,例如,在第一届福岛产业奖评选中荣获最高荣誉“知事奖” (平成28年,即2016年),于制造业日本大奖评选中在清酒行业率先荣获最高荣誉“经济产业大臣奖”(平成30年,即2018年)。大七酒造正在不断谱写美酒酿造的历史新篇章。
历代掌门人


享年56岁
阅读更多
太田三郎兵卫好重的儿子三良右卫门借着家族事业获得巨大发展的东风于1752年(宝历2年)自立门户,在大七酒造现今的地址创业,时年32岁。当时的代表品牌是“大山”。
在三良右卫门的肖像画中,他身穿灰色的和服,披着黑色的外褂,给人一种勤俭质朴的印象。身旁放有防身短刀和折扇,说明当时仍可随身携带兵刃。他目光犀利,表情坚毅,显露出一种创业者特有的威严气势。手中持有的黑色念珠表明他具有坚定的信仰。肖像画上方是善性寺第十九代住持题写的画赞。
赞念誉宗护五十六岁画像
居士旦暮信佛愿
驰情送想慕安养
坐卧至诚励称名
心镜元明不受埃
阇毗炉中得舍利
勿疑栖神游金池
祇画真影遗后世
季孙稽首如在世


享年71岁
阅读更多
三良右卫门自立门户时,伊兵卫年仅5岁。三良右卫门去世后,伊兵卫继承父业,时年29岁。伊兵卫号“宗仪”,是近代大七酒造掌门人中最为长寿的一位。
在伊兵卫的肖像画中,他身披印有5个五三桐纹家徽的正装外褂,身旁放着防身短刀。肖像画中也有一篇画赞。
嗜 酒 不 乱
嗜酒不乱,
交 人 克 親
交人克亲.
三 寶 帰 敬
三宝归敬,
持 名 終 全
持名终全.


享年60岁
阅读更多
从第三代掌门人起,“七右卫门”出现在掌门人的名号中,自此,其成为历代掌门人的固定名号。据说,这一名号源自与太田家族颇有渊源的武家“田丸家族”。
在太田七右卫门的肖像画中,他右手举着朱红的酒盏,面带微笑,显现出一种悠然自得、情趣盎然的氛围,与第一代掌门人肖像画所表现的威严肃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身上的和服带有几分洒脱的感觉,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太田七右卫门的孩子中没有男丁,所以长女婿继承了家业。


享年67岁
阅读更多
第四代掌门人是安积郡日出山的远藤仪右卫门的儿子,是太田七右卫门的长女婿。第四代掌门人推动家业获得了巨大发展,积累了巨大财富。他还担任公职,获得了与町长同等的赞誉,不仅与藩主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还在武家阶层建立了广泛的人脉。
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至今。大七酒造酒庄所在地竹田町曾发生过两次严重的火灾。其中,万历元年的大火共烧毁了658户人家。此前不久,第四代掌门人曾与藩内武士约定去土汤温泉疗愈身心,家人觉得因突发的火灾可以推迟这一行程,但第四代掌门人认为言出必行,所以仍按原计划与藩内武士悠然出行。在一行人抵达土汤地区时,二本松竹田町发生火灾的消息尚未传来,第四代掌门人就顺便订购了大量木材运回家中。在一行人的疗愈之行尚未结束时,大量木材便已送抵酒庄被烧毁的废墟旁。在被大火烧毁的建筑中,大七酒造的酒庄是最早得以重建的。
藩主别府有一棵粗壮的花梨木,树干的一半都被落雷劈空了。第四代掌门人便从第九代丹羽长富侯那里讨得赏赐,把这棵花梨木移植到了家里的中庭里。理由是,他相信“被雷击的树木今后永远不会再次有这一遭遇”的这一传说,还利用在日语中“橡树”与“贷款”、“花梨”与“不借款”谐音的这一特点,制定了“外种橡树,内植花梨”的家训,意为“可予人钱财,但不可借入负债”,以此来祝福家族事业永续昌盛。这棵花梨木如今仍伫立在太田家祖宅的庭院中。


(在继承名号前去世)
1837年~1871年
享年35岁
阅读更多
明治元年(1868年),二本松地区成为戊辰战争的战场。战火使当地许多百姓逃亡到二本松藩的盟友所在地山形的米泽地区,一些十多岁的孩子也不得不加入军队作战,史称“二本松少年队”。二本松城陷落后还发生了激烈的巷战,太田家祖宅现今仍留有不少当时双方作战造成的伤痕。
在历代掌门人当中,只有第五代掌门人长治没有肖像画,因为他在第四代掌门人仍在世时就英年早逝,享年35岁,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继承家业。他去世的原因是否源于战乱,如今已无从考证,但他当时所背负的在二本松藩战败后的疮痍惨景中重振家业的沉重精神负担可想而知。


享年56岁
阅读更多
在双亲都早早过世后,第六代掌门人从祖父手中接掌了家业,时年19岁。在祖父去世后,他不得不独自苦撑家业,历经磨难。
成为激励他全身心投入酿酒事业契机的是这样一件事。他的妻子是本宫地区的名门、鴫原家族的女儿。一次,一家大七酒造采购原料米的米铺突然提出,希望把迄今为止赊账的方式改为现金结算,这使第六代掌门人陷入了资金困境,他不由得对酒庄的信誉一落千丈唏嘘不已。他的妻子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随即就变卖了自己昂贵的嫁妆,为定一筹措到了足够的资金。这让他感动万分,从此便埋头钻研酿酒技术,并致力于酒庄的稳健经营,从而建立起了良好的企业信誉。
第六代掌门人在政府进行行政改革实施“町制”后数次当选二本松町议会议员,同时终其一生致力于酒庄经营。据《二本松寺院物语》记载,酒庄在第六代掌门人至第七代掌门人经营期间,以“大七”为品牌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名声大振,产量也逐步增加。家族产业日益兴盛,太田家由此成为二本松町数一数二的望族。


享年49岁
阅读更多
第七代掌门人是安积郡大槻村清酒酿造户冈部家的儿子,过继到太田家作定亲养子。他毕业于师范学校,并作为干部培养对象屡次随军出征,现在太田家还保存有一张他身穿陆军军服的照片。他还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关心子女的成长。
在一直醉心于清酒酿造的第六代掌门人去世后,第七代掌门人继承了家业。但由于缺乏酿酒经验,再加上在大正3年(1914年)至大正4年(1915年)期间,包括大七酒造在内的全国众多清酒酒庄遭到酸败乳酸菌的侵袭,酿酒业遭到重创,第七代掌门人苦于经营,在执掌家业仅三年后就不幸罹患急病去世。


享年93岁
阅读更多
第八代掌门人在第七代掌门人突然去世后不得不从旧制的安积中学退学,在弱冠16岁那年继承了家业。其后,他数次到清酒著名产地秋田、滩等地区考察,学习和钻研酿酒技术,对产品进行改良。在他的领导下,大七酒造的产品昭和2年(1927年)在福岛县清酒品评会上拔得头筹,昭和3年(1928年)入选昭和天皇陛下即位庆典的御用酒,昭和13年(1938年)在第16届全国清酒品评会上荣获最高荣誉“首席优等奖”,夺得了全国第一,“大七”品牌成为众所周知的美酒的代名词。
明治末年(1912年),在政府的推动下,山废酛、速酿酛等简便的酿造方法问世以取代生酛酿造法,并迅速在全国普及。刚刚接掌企业经营的第八代掌门人顺应时代潮流,立即引进了速酿酛酿造法。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酿酒理想就不能放弃生酛酿造法,因此仍保留了这一传统酿造法,这一决定使生酛酿造法其后成为大七酒造的重要特色。
第八代掌门人还将代表品牌更名为“大七”,其理由是全国有数个酒庄自江户时代起都以“大山”为品牌名。第八代掌门人从代代承袭的名号“七右卫门”中取出一个“七”字,将代表品牌更名为“大七”,其中也蕴含有纪念创始人的心愿。自昭和10年(1935年)起,当地道路沿线开始设立“喝清酒,选大七”的宣传广告牌,这一宣传词沿用至今。从中可以看出第八代掌门人从那时起就认识到品牌宣传的重要性,并为之付诸了巨大努力。
第八代掌门人年轻时曾罹患结核病,当时不得不在妻子的照料下于病榻上开展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正因为有了这一经历,他一直非常注重养生保健,最终成为历代掌门人中最长寿的一位,享年91岁。第八代掌门人终其一生都在刻苦钻研酿酒技术,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壮年时期曾当选过町议会议员,担任过二本松扶轮社的首任主席,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


享年95岁
阅读更多
在第八代掌门人担任社长的后期,第九代掌门人一直作为副社长在经营管理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第九代掌门人于昭和57年(1982年)接任社长。这一年,大七酒造顺应当时高档地方清酒热的潮流,敏锐把握商品差异化时代的商机,推出了“大七生酛”这一产品,大获成功。
在地方清酒热当中,最受消费者青睐的是口感清爽辛辣的吟酿酒。第九代掌门人致力于在产品中体现大七酒造的生酛酿造特色,通过技术研发稳步提高生酛酒的质量,使大七酒造的生酛酒成为生酛酒当中的代表性产品。第九代掌门人具有高超的品酒能力,还常常开玩笑地说“我的舌头上安装有品酒标尺”。在他的领导下,大七酒造的产品质量稳定,产品信誉不断提高。
第九代掌门人的经营特点是摒弃虚华、稳扎稳打,在保障零负债的前提下逐步扩大企业规模。他的日常生活也十分丰富,喜欢饲养小动物,培育花草,性格平易近人,与周围的人关系融洽。他还担任过二本松酒造行会的理事长。


阅读更多
大七酒造现任社长、第十代掌门人从县立福岛高中毕业后考入东京大学法学系。其后,他在国税厅酿造实验所就酒庄经营接受了短期培训,然后进入大七酒造工作。平成9年(1997年),他接任社长一职,时年37岁。他曾担任过社团法人“日本青年会议所酒类部会”的第40届总负责人(1999年),现在担任的其他职务有福岛县酒造行会二本松支部长、二本松物产协会主席、安达关税会主席。
第十代掌门人致力于提高生酛酒的档次,并将其打入国际市场。在他的领导下,大七酒造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研发出超扁平大米研磨技术,引进了无氧灌装设备,同时也不断挖掘传统技术的潜力,重启了木桶酿制法,采购了新的“和釜(蒸锅)”。在大七酒造迎来创业250周年的2002年,第十代掌门人领导建设了新的酒庄厂房,并基于细致的调查刊发了企业发展史。
大七酒造以打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基于正统的生酛酿造法生产的高档清酒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高度评价。现在,大七酒造的产品已出口到欧美、亚洲等的20多个国家或地区,并带动国内清酒行业再度重视生酛酿造法这一传统技术。
第十代掌门人领导的企业经营受到了国内各界的好评,并荣获多项奖项,其中包括在第三届家族企业经营大奖评选中荣获“优秀奖”、在第一届福岛产业奖评选中荣获最高荣誉“知事奖”、在第七届制造业日本大奖评选中荣获“经济产业大臣奖”。
历代杜氏(酿酒师)

佐藤与三郎(二战前)
<流派:南部杜氏>
为了酿出美酒常常拜祭神灵祈求保佑。在他的指导下,大七酒造的产品于昭和13年(1938年)在第16届全国清酒品评会上荣获最高荣誉“首席优等奖”,于参选清酒中拔得头筹,在全国打响了大七这一品牌。

伊藤富治(二战中至战后)
<流派:南部杜氏>
在战时管制经济的艰苦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推进酿造工作。

一之仓长吉(战后复兴时期)
<流派:南部杜氏>
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仍保障了产品质量,在他的指导下,大七酒造的产品在全国新酒鉴评会上荣获金奖。

伊藤胜次(昭和31年、即1956年)
<流派:南部杜氏>
在经济高度增长时期,批量生产的推广让许多传统技术失去了立足之地。但在他的指导下,大七酒造继承并发扬了生酛酿造法这一传统技术。他也被尊为“生酛酿造权威”,于平成4年(1992年)被评为“日本酿造协会酿造技能者”及“福岛县卓越技能者”,并被福岛县授予“福岛名工”荣誉称号。

金田一政吉(平成元年、即1988年)
<流派:南部杜氏>
在著名酿酒师伊藤胜次的指导下钻研酿酒技术,很快升为酿酒工领班,并最终从师傅手中接过了大七酒造酿酒师的重任。在他的指导下,大七酒造开发出了许多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知名产品。他还是善于吟唱酿酒歌的达人。

佐藤孝信(平成9年、即1997年)
<流派:南部杜氏>
由酿酒工领班提拔为杜氏,通过大胆创新改良了酿造作业,并通过研究室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他的指导下,大七酒造利用生酛酿造法生产的纯米酿造酒在全国新酒鉴评会上两度荣获金奖,创下了这一评选的历史纪录。他被评为“日本酿造协会酿造技能者”及“福岛县卓越技能者”,被福岛县授予“福岛名工”荣誉称号,被厚生劳动省授予“现代名工”荣誉称号,被日本政府授予黄带勋章。
大米研磨部长

大米研磨部长 尾形义雄(昭和52年、即1977年)
积极将斋藤富男提出的“扁平大米研磨理论”运用于实践,并于平成7年(1995年)研发出大七酒造独特的超扁平大米研磨技术。他受到过科学技术厅长官的表彰,被评为“福岛县卓越技能者”及“日本酿造协会酿造技能者”,被厚生劳动省授予“现代名工”荣誉称号。他是第一位荣获这些荣誉的大米研磨技师。